青州--大美之城
| 招商动态 |2017-01-17
大美之城
——写在青州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之际
近日,住建部通报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审结果,青州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这是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审执行新标准后的第一批获奖城市,是一块分量很重的奖牌。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青州西南,群山环抱;城中,南阳河、北阳河穿流而过;城东,弥河蜿蜒北流,城市沿河而建、市民傍山而居,水绿相依、山城相伴。近几年,青州市始终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生态立市、经济强市、文化兴市,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的现代都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在所有的城市奖项中,“人居环境”这个奖牌,大概最有魅力。她是综合评价一个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全国最高的综合性奖项,同时也是一个分量最重的奖项。无论从它苛刻的入围条件和到目前为止稀少的获奖城市,都十分形象地证明着这一点。
中国人居环境奖是由建设部于2000年设立的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这个志在与联合国人居委员会所设立的“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奖”接轨的奖项,为自己确立的入围门槛也在努力地与国际接轨。2016年,其评审开展执行新标准,较以往更加“严苛”。
例如,在以前的“定量指标”中,要求申报城市城市燃气普及率≥9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城市绿化覆盖率≥35%,城市绿地率≥3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而新标准则要求申报城市城市燃气普及率≥98%,城市污水处理率≥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都有提高。且对近两年内发生重大安全、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事故,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城市,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这个奖项设定的多项“定性指标”,从规划编制、土地使用、房产管理、物业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多个层面,对申报城市限定了极高的标准要求。
除此之外,要获得这个奖项,还必须首先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这两大称号。
正是由于这些“苛刻”的条件,使得“中国人居环境奖”“高傲”地拒绝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对它的垂涎。
从2000年设立至今,算上首批获奖的深圳、大连、杭州、石河子、南宁,到目前为止包括本次3家城市,全国也只有四十余城市拥有这一令人目眩的耀眼冠冕。
青州之所以迈过了这道“苛刻”的门槛,在众多申报城市的激烈拼争中“杀”出重围,最终捧回“中国人居环境奖”,其实历经了多年不遗余力的奋斗。面对这块“奖牌”,回顾这一历程,在那炫目的光彩背后,人们可以十分强烈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沉甸甸的付出。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生态优先
“以青为色、以古为蕴、以水为魂”是青州的城建理念。走进青州,满目苍翠,满眼绿色,无处不在的勃勃生机,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绿色,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美丽容颜,成为青州的城市底色。 2010年编制完成《青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2年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先后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等专业性规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坚持留住青州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风俗、建筑风格等“基因”,突出“古、青”特色,着力构建“两城引领、六区支撑、三河贯通、两带呼应”的城市发展框架,全力打造“海岱明珠”新形象。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2016年共整治拆除违法建设200余起,有力维护了城市正常的规划建设秩序。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载体功能
实施古城保护修复工程。为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显青州文化魅力,青州先后投资10多亿元,对历史文化街区、云驼风景区、博物馆等进行高标准保护性提升。如今,古城景区成为展示青州城市文化品牌的靓丽名片,“青州古城游”成为享誉全国的特色旅游品牌,以古城景区为主体申报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通过景观质量评审。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本着“系统建设、分区实施、类型全面、重点突出、成效可见”的原则,编制完成了《青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城区18.8平方公里示范区域进行详细设计,2016年3月青州成功列入首批山东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县市。
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新广电中心、云门剧院、企业发展中心、益王府路立交桥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完成南环路、海岱路、范公亭路等3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提升改造,新增雨污分流管网240公里,城区道路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首次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引入社会资本近9亿元。倡导绿色出行,建成城市绿道近400公里,公共自行车总数达到1万辆、600个站点,自行车使用率达到每天万人次以上。2014年6月,绿道项目被住建部列为第三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出台《青州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全域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考核,深入整合各有关部门公共资源,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平台,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网格化、精细化和全覆盖,城市管理高效有序。注重民生为本 营造幸福家园
社会和谐,民生先行。青州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增加,2015年达到85.1%,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积极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立以廉租房、货币补贴为主导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实现低保家庭全覆盖,共为28776户发放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扎实做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先后投资10.5亿元,完成16个老旧小区征收改造,1.2万居民直接受益,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22174户,2015、2016年分别完成棚户区改造1105户、2412户。开展老旧小区改造5年行动,制定《青州市老旧住宅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累计投资8142万元,完成96个住宅小区的133个水、电、暖、气改造项目。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四全一特”和“一厅一校十室”的标准,每个镇街建设提升2处农村社区,投入资金5400多万,建成24处高标准农村社区。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以来确定的56件民生实事全部如期完成。5年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社会救助标准连年提高,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建养老机构10个、新增床位3333张。扎实推进平安青州建设,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积极创建“中国老年健康养生(青州)示范基地”。
大力实施教育卫生惠民工程。新建改造学校和幼儿园341处,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立贫困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和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素质教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水平居全省前列。强化卫生事业公益性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76.4%。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城市品位
青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众多、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古城格局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这为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
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投资10多亿元,对云驼风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等进行保护性提升,重点对偶园片区进行了立面修复和配套管网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业态逐步提升,成为展示青州城市文化品牌的窗口。编制《青州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把城市风貌特色定位为“东方花都、文化青州、生态名城”。启动以古城建设为中心的5A级景区的创建活动,并顺利通过初验,“青州古城游”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旅游品牌。 文化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云门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中晨(青州)书画艺术城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三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成立14个农民画协会和17个农民画培训场所,建成农民画画院和交易市场,铸就了我市全国重要的书画交易收藏中心地位。全市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达0.8平方米/人,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25524册。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开展送戏下乡、非遗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广大城乡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常年不断线”的可喜局面。 “中国人居环境奖”是对青州多年来扎实付出的肯定。同时,对于这座城市的未来,它也将散发出弥足珍贵的影响力。在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中国人居环境奖无疑添加了一枚份量极重的砝码。
这是一个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所有的城市都在焦灼地确立着自己的新形象,急切地阐释着自己的新优势。众多城市“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地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将”就是明证。
加冕“中国人居环境奖”,对青州未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它使得青州这座古城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放大,使得青州的形象进一步明晰。它将成为青州最为宝贵的无形资产,在招商、引资、旅游、引进人才等等诸多层面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当然,一切才刚刚开始。对青州而言,这次加冕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在未来,面对它为自己设定的“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城市”这一目标,青州的“宜人之居”必定打造得更好。
(本文所用图片部分来自青州市旅游局)
欢迎关注青州建设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文章标题下方“青州建设”关注
☆通讯录右上角点击添加按钮-搜索公众微信号-“青州建设”-点击关注
☆通过“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关注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
快速分享: